陶瓷是傳統材料大家族中最古老的一種,溯有千年歷史。在新石器時代晚期,中國的彩陶工藝孕育出了「仰韶文化」。時至殷商,陶器從無釉到有釉,燒結溫度可達(1200±30)℃,此為製陶之高溫。從陶過渡到瓷,是古代中國陶瓷工藝發展的「第一次飛躍」。至東漢,釉陶逐漸發展成瓷器。從越窯青瓷,到大唐邢窯白瓷,再到大宋影青瓷,瓷器的發展便是我國璀璨文明發展的見證。
人類進入現代文明後對陶瓷的追求從器皿儲物,進步到材料科學。 19世紀末,透過人工合成氮化矽(Si3N4)和碳化矽(SiC)拉開了現代特種陶瓷(High Performance Ceramics,也稱為精細陶瓷或先進陶瓷)的發展序幕。陶瓷專家Kingery寫過:「製造和應用固體製品的技藝和科學,這種固體製品主要由無機非金屬材料作為基本組分組成”,這是對特種陶瓷的標準定義。“特種陶瓷是使用人工精製的粉末為原料,通過精細的配方計算,採取先進的成型和燒結方法,獲得具有特定顯微結構和性能的製品」。
2006年江西省建設廳在新型陶瓷產業發展「十一五」工作規劃中寫道:「作為材料科學的一個重要分支,新型陶瓷則是這些高新技術不可缺少的關鍵新材料。國內各省如此,各單位也是如此(《江西省新型陶瓷產業發展「十一五」專題規劃》,江西省發改委)」。
截止2018年,美國特殊陶瓷市值169.6億美元,預計在2020增長至190億美元(BBC Research);特種陶瓷塗料(High Performance Coatings)市場預估計在2020年成長至90億美元,維持約7%的年複合成長率;同年中國特種陶瓷市值預估約450億元。 TMR analyst的分析師坦言:「半導體應用是陶瓷塗料的最大市場之一。」分析機構預測,汽車零件製造和民用航太專案的商業化運作帶來的強勢需求,將進一步推動特種陶瓷市場的發展。鄰國印度不甘人後,早在數年前,印度政府的人力資源發展部(MHRD)發布「影響研究創新與技術」的人才策略計畫(IMPacting Research INnovation and Technol,也稱為IMPRINT India Initiative),將特殊陶瓷納入先進材料的關鍵類目。並儲備高新技術人才,將材料技術應用於國防、核電技術、航太材料和半導體電子領域。
2018年,海外研究機構評估全球特殊陶瓷市值約897億美元。電氣設備、催化劑載體、電子設備、磨損零件、引擎零件、過濾器和生物陶瓷是主要的下游市場。其中又以電子設備和電氣設備為最大市場。